上海乌龙剿匪记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7fa640100efcu.html
南都周刊主笔·石扉客 实习生 王丹阳 上海报道

据上海公安网发布的“战绩”表明,这起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抓捕行动最终抓获65人。而南都周刊记者调查发现,仅银都路2688弄一处抓捕点,当天至少有6处房间被错破门而入,30人被惊扰,其中12人被错拷,8人被带走后放回。

 
背上被打了一警棍的陈峰模拟当时被抓捕时的场景。  摄影·石扉客 
 
“你们是在搞反恐演习吗?”
确如事后上海当地媒体报道所说,“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默片”。全副武装的特警从三楼阳台潜入房间时,正在上厕所的陈峰毫无察觉。
穿着三角裤头的他,刚从马桶上站起来,卫生间的门突然被一脚踢开,只听一声断喝,“趴下不许动。”一条大汉闯了进来,头蒙黑纱,手持警棍。他惊得“扑通”一声跌坐回马桶上。
只见一道黑影掠过,背上被结结实实抽了一记,陈峰完全蒙了。从《新民晚报》当天刊登的现场照片上可以看到,上身赤裸的陈,双手抱头,蹲在办公室格子间里,三个全副武装的特警在周围紧密控制着他。
与此同时,谢青松也醒了过来。谢是陈的大学同学,在这里开了个小公司,当晚他和女友李玲睡在这套复式办公室的二楼。
尚在恍惚中的谢隐约听到楼下有嘈杂声,声音似乎越来越大。他刚准备爬起来察看动静,房门也被一脚踢开,一群人冲进来。谢惊得从床上跳起,李玲也吓得尖叫起来。没有人亮身份,谢青松琢磨到底是抢劫还是绑架。
李玲被押下楼的时候,还穿着睡衣,边走边抽泣。被控制在房间里的谢青松,听到下面一楼传来欢呼声,“就听见有人叫‘啊,又来了一个’,然后是咔嚓咔嚓的拍照声。”谢说。
三人都被带到办公室一楼,双手抱头,靠墙蹲下。“什么都不许问、不许做”。这时有警察进来查问身份证。“抓错了”,谢听见有人说了一句。谢是上海户籍,陈峰有居住证。等他抬起头,发现不一会儿功夫,特警模样的人全部撤了,屋里只剩下2个警察。
谢青松从楼梯附近的窗户往下一看,他这个位于三楼的房间外面赫然架着一台云梯,不知何时,楼下已站满了两排全副武装的特警,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正在跟他们挨个握手。他这时已经确认,刚才闯进家门的是警察无疑,正在犹豫是否找相机把这幕拍下来。
这时有人在房门外叫了声“收队”,留在屋里的两个警察转身也准备走。谢青松鼓足勇气拉住其中一个说,你们把我们人也打伤了,门也踢坏了,不能就这么走了吧?总得给个说法啊!对方说没有办法给你解释,我们是803,会有人来赔偿的,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
谢青松忍不住追上去问了句,你们是在搞反恐演习吗?一个警察摇头,回头对他说了句让他印象极深的话:你今天看一下东方卫视吧。
办公室没有电视机。惊魂未定的谢陈二人,让同学留神帮着收看东方卫视。接下来陈峰去医院验伤,谢青松带着李玲去莘庄散心,身心俱疲的这对恋人“晚上狠狠吃了一顿,补了下元气”。
这个所谓的“默片”其实是一个“好莱坞大片”。
上演的时间是8月4日凌晨4点多,地点是上海市南郊银都路2688弄的一个商住小区。
“警察喝我的王老吉!”
和李本传等的遭遇相比,谢青松其实该庆幸,也许因为他的白面书生模样,他至少没被拷,甚至没碰到殴打。
李本传是安徽肥东人,在沪打工多年,花了4000元租下这个小区里近200平米的两套房子,给自己的物流公司办公兼居住。
办公室设在1201,他的中学同学陈刚做业务员,住在这里;相邻的1202也是个三居室,李自己住一间,妻舅孔凡青过来做司机,和妻子王义兰合住一间。还有一个叫张小峰的大学毕业生,租住了剩下的一间。
李本传的妻子蒋琴,带着两个孩子刚从老家过来探亲。那晚,听到套间的外门被踢开,杂乱的脚步声在客厅响起,房间的门被踢得巨响。两夫妻爬起来拼命堵门,李大喊“救命”,夫妻俩都以为是黑恶势力来袭。
房门很快被踢破,至今清晰可见拦腰一道大裂痕。冲进来的人抡头就打,李被反铐着押出房间。两个孩子都醒了,小的3岁,呆住了,傻站在床上;大的是女儿,才8岁,吓得直哭。
陈刚听到了李本传喊救命,刚从床上跳起来,门就被踢开,挨了一警棍后,也被拷起来。他伸出双手,让记者看被拷的伤痕,然后缩回手揉自己肚皮上的一道青痕,说是被警棍捣的。
加上孔凡清和张小峰,四个男人都被拷起来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察随手打开冰箱,拿出一瓶王老吉喝起来。

  有人进来查问身份证,几番喝问后,特警都撤了,屋里只剩下三个警察看着,1201室一个,1202两个。手铐都是双手反拷在背后,四人中年龄最大的孔凡清实在受不了,央求留守的警察打开手铐。

  看到丈夫和舅舅的手铐打开了,蒋琴这时已经大致猜到是警察搞错了,忍不住质问“你们是警察还是土匪?”对方回答“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特警”。“你们不是特警!特警干嘛喝我的王老吉?”蒋大骂。

  这时门外有人打手势招呼。“他们叫‘跑路’!”陈刚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划。

  于是看守的三人也起身就走。几个刚解铐的男人追到楼梯口讨说法,“要告,你们去告,我们是803。”对方说。

 
“你没事了,不要往外乱说!” 
  李本传还算幸运,虽然被打被拷,但都当场获释。与之相比,住在2688弄××栋三楼某室的张庭张愉兄弟俩就没这么走运了。

  丽萍发廊(化名)的13个员工群租在这套100平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十余张床铺。在这家发廊打工的张庭和张愉兄弟俩就住在这里。

  他们都是8月4日晨直接从床上被抓走的。穿着裤头的张庭,警察把五个书包和袋子挂在他脖子上,他估计对方认为那是赃物。俯卧在床上睡得正香的弟弟张愉,被人从背后揪着头发拽到地上拷起来。

  兄弟俩和另外5个同事都被戴上黑头套,押到附近的一家警察培训基地。“很嘈杂,听着像是个大食堂”,张庭努力回忆,似乎所有被抓的人都被带到此地会合,然后横穿大半个上海,押送到上海北部的虹口分局。

  张庭是关了一宿之后的次日下午,自己坐地铁回来的。“经过初步调查,你没事了,不要往外乱说。”他记得警方最后跟他说的一句话。
同一天中午,弟弟张愉和另外一个同乡吴军也放回来了。张愉说,放出来时自己连坐公交的钱都没了,发廊经理曹小姐替他们支付了近90元的士车费。

  但张愉还是觉得自己比哥哥走运,他虽然丢了一双鞋,但至少脖子上没挂书包,讯问他的警察还帮他找到了抓捕时被拽掉的金项链,而他哥哥的金项链被拽下后就丢了一截。

  兄弟俩都饿了整整一宿。那一晚,哥哥张庭记忆最深的是被吊拷在铁栏杆上,只能脚尖着地,“那时真是太难受了”。

  兄弟俩是江西赣州人,初中毕业后都在当地一家文艺学校上学,哥哥张庭学舞蹈,弟弟学英语,没读几年就先后出来上海打工,到出事时,哥哥在这家美发中心已经干了半年,弟弟就跟着过来帮着打杂,才一个多月就出了这事。“我弟弟是1992年3月出生的,还未成年呢!”这个瘦削的哥哥低下头,声音越来越低沉,几如蚊吟。

  他们的经理曹女士最担心的,是第三批被抓进去的员工,祝辉、邓志平、何青云、张强强等四人,其中一人身体不太好。5日晚饭时分,这四人终于回来了。曹说,被抓走时好多人只穿着裤头,放回来时“还是穿着三角裤回来”。

 

“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抓捕行动”
 
谈起那晚被破门而入,李本传一家心有余悸。  摄影·石扉客
  这三户人家最终碰到一起,是在小区附近的田园新村派出所。在那里,他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803。

  803是上海刑事警察总队的代称,因位于中山北一路803号而得名。这个简称在上海本地居民中几乎家喻户晓。谢青松他们此时方知,这个案子正是威震华东的803办理的,而他们有幸遭逢了上海警方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抓捕行动。

  据上海公安网当晚发布的消息,这次行动是上海警方开展“迎世博、保平安”打击整治攻坚战的一部分,实际上缘起5月下旬虹口分局侦破的一起盗窃案,涉及到一个盗窃团伙。

  上海公安网称“该团伙成员来自江西吉安,部分成员居住在闵行银都路某宾馆,而居住于附近一小区内的其他成员则经常到该宾馆4楼棋牌室赌博。侦查员忍着高温和蚊咬,在宾馆周边开展了24小时不间断监控,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也查明了该团伙外出作案的规律。”

  据此,专案组精心策划集中抓捕方案,由上海市公安局调集包括“刑侦总队、特警总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虹口分局、闵行分局等五家单位共计600余名警力成立联合行动组,最终于8月4日凌晨将该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新民晚报社随警记者潘高峰在做客“新民网”时回忆,“803刑警说当晚只要是男的,几乎全都上了。兵法云‘十则围之’。”“而此前先不抓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打击他们,警方是放长线钓大鱼。”

  潘高峰称自己是在场的唯一平媒记者。他说抓捕时机是警方精心选择的结果,因嫌犯总是找晴好的天气出门作案,而前段上海连续阴雨,4日刚刚放晴。

  而抓捕对象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江西吉安籍,由此也能解释谢青松等3名上海和江苏户籍,李本传等8名安徽户籍人士当场获释,而张庭等7名江西人被带走讯问。

  当天行动中包括银都路在内,全市共有五处抓捕点。潘高峰称,谢青松所在的房间是警方锁定的窝点,情报十分准确,因能突出新闻性,也是当晚媒体聚集和集中报道的地方。

  据上海公安网当晚发布的消息,此番行动最后总抓获65人。而南都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包括上述三家在内,仅银都路2688弄一处抓捕点,当天至少有6处房间被错破门而入,30人被惊扰,其中12人被错拷,8人被带走后放回。

  此番乌龙何以铸成?潘分析,2688弄小区本是在沪江西人的一个聚居区,群租和混居杂居现象严重,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曾经在该小区租住过,情报没能及时跟上导致失误。

  南都周刊记者现场调查发现,三处抓错的地点,均与警方抓捕目标十分接近。谢青松等3人、张庭等7人的住所,和警方抓捕目标某小饭店对面的205室,均在同一栋楼,相距不过数十米;而被错抓的李本传一家的楼上,即是警方原定的两家抓捕对象1301室和1401室。

  银都路2688弄,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外环以南,有40来栋别墅式公寓,2004年刚竣工,楼层大多为四层。每栋楼的底层都是一创意主题区,如“15栋为睡眠中心”、“20栋是经典家具”、“38栋系橱柜家电”。其内部则特别符合平时所见的“城中村”之景,四处可见家庭旅馆、杂货铺、发廊、快餐店、发货仓、三五一伙的私营公司等。

  物业管理处肯定地说住在这里的“70%不是上海人,浙江老板多,安徽、江西的更多。”这里50%都是物流公司,记者发现,货仓、办公大多集中在中厅,而生活起居就在如山的货架背后的小房间里,基本上一房几人住。

  而警方这次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抓捕行动,恰恰就选在这个奇特小区,乌龙也在此铸成。

 
警方和媒体的迎合
等到当天下午6点多,四处找电视的谢青松和陈峰,终于在当地电视台的新闻里知道了原委,也看到了画面里狼狈不堪的自己。
“那个穿黑T恤抱头蹲下的是我,套着三角裤头的是陈峰,穿着黄色睡衣从楼上被押下来的就是我老婆??”谢青松的最大痛苦在于,那幅场景在电视里被完整地曝光了,“去交电费时,物业的小姑娘都看着我嗤嗤地笑。”
当地报纸的报道也让他困惑。对报道里“如猿猴般敏捷、如闪电般迅疾”的特警,一分钟多“连破两个玻璃防盗窗”的说法,谢青松嗤之以鼻。这套复式房的阳台其实没有防盗窗,铝合金推拉玻璃门并没锁上,实际上警察从云梯跳进阳台后,轻轻拉开阳台上推拉门就进来了。
陈峰则对报道里说的“四名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大惑不解,这套房子里明明就他们三个人。
对报道中的描述“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孔凡清觉得这简直是笑话,“有这么做手术的吗?打烂这么多地方,抓错这么多人,一场严重的医疗事故还差不多!”
潘高峰并不认为自己的报道失实,因为他“在现场停留的时间段内情况的确如此”,但潘承认其实并未和特警同步进入现场,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在抓捕之后采访特警所得。
潘所在的媒体当天下午3点即上摊,应是最早报道警方此次突袭行动的媒体。潘称直至见报前没收到任何来自警方的提示消息。
当晚上海本地数家电视媒体即播出了这条新闻;次日一早上摊的上海其他日报也随即刊登了该次行动的新闻,大多题为《上海实施十多年来最大规模抓捕行动》。和潘文的区别是,这些报道大都隐去了小区名或具体单元房间号,以及夸张的抓捕情节。
另外一个区别是,这些报道都加署了“通讯员忻文柯、庄莉强”。事实上忻文柯即上海市公安局新闻科的谐音化名,庄是该科科长。业内人士分析,这些稿子应是由警方统一提供给媒体使用的。
一条帖子引爆乌龙
在此番抓捕行动当晚10点43分,谢青松的房东王先生随即在爱卡网上海分会社区发布了第一条帖子,指称警方“破错门,打错人,还好意思上电视再邀功!”王在帖子里公布了自己与谢青松等三人的手机和姓名,表示对帖子内容“负法律责任”。
这条名为《今日警方特大行动——658名警察抓获65名罪犯的真实情况!》帖子迅即引起巨大关注,截至被删除前,一两天内跟帖分页达62页之巨。
谢青松称,当晚12点左右,即有看到此帖的上海媒体记者和他联系,次日更是达数十家媒体,但可惜的是,鲜见更正和后续报道。
沪上一位刑辩律师也在博客里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即使情报准确,警方在确定被抓捕人员未携带凶器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破门而入?警方已经当场发现并确认了错误,却不启动错误执法的应急预案,安排专人主动介入,及时纠正妥善处理。反而让媒体作为正确执法的新闻予以播报,实在是错上加错。
潘高峰分析,行动中负责现场抓捕的是特警,甄别和审查的是刑警,而负责宣传的是市局新闻科,一线抓捕和侦查部门未能及时将情报失误的情况通知市局新闻科,由此未能与当地媒体有效沟通,导致报道失误,特别是电视媒体恰恰将抓错的谢青松等人作为抓捕现场重点新闻画面放了出来。
截至本刊发稿时,上海市公安局新闻科未能回应本刊传真的采访要求。
8月5日晚上,一位安姓警官和另外一个警察来找谢等三人道歉,说会赔偿。8月7日晚上8点半,三人被带到附近的田园新村派出所协商。谢青松没有太多顾虑,他说能体谅警察工作的疏忽之处,但对被错误曝光的后果忧心忡忡。
8月6日下午5点,李本传说田园新村派出所警察徐建良上门来道歉,表示希望他们理解上海警方,“这种大行动,有时难以避免会造成不良后果”。并让李列清单,准备赔偿。南都周刊记者致电徐建良证实此事,其表示不便回答。
谢青松和李本传等无一例外被嘱咐不要和媒体接触,要低调处理。李本传被告知“最好也不要上访,如果上访一定要通知派出所。”
“真奇怪,凭什么他们来抓人的时候就带着媒体大肆报道表功,抓错了就生怕媒体知道呢?”一个被抓错又放回的小伙子嘟囔着。
就此番行动中当事人提出的警员不当行为,南都周刊记者致电虹口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安蔚求证。虹口分局是此番抓捕的重要力量之一,安参与了抓捕行动和善后过程,他表示误抓一事目前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当事人都非常满意。至于本刊报道中提到的其他更多细节,他表示没有分局或市局政治处批准,不便回答。
“就当是一场法制教育课吧”
李玲一谈起这个事情就有几分歇斯底里,浑身发抖,“从小我对警察的观感,都是电视里塑造的那种高大全形象,但这件事已完全颠覆了我十几年的价值观了。”
谢青松叹气说,女友已经濒临崩溃了。
案发已经一周,谢说尽管警方依旧不肯出示书面证明消除影响,他对虹口分局刑警支队长杨剑的态度还是表示满意。谢青松说,这位队长表示“不打不相识,大家交个朋友算了”,以后碰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们帮忙。
“这次他们的态度还是蛮诚恳的,要不真的就这样算了?”这个年轻的上海新移民悄声问女友,“毕竟我们还要在这里做生意啊!”
“还没犯法就已经尝试到了被当作罪犯的滋味了。”孔凡清感叹这辈子绝对不能犯法,“太难受了太难受了,我这几天开车把方向盘都觉得吃力。”他揉着被反铐过的手腕说。
蒋琴再也不肯睡在靠门的床上。于是丈夫只好搭了个地铺,她带着两个孩子睡在这里。不好解释的是跟两个孩子。夫妻俩骗3岁的小儿子说,是爸爸吃了口香糖没给钱;对8岁的大女儿说,因为“警察要执行任务”。李本传还是希望要有个说法,他打电话给当地媒体,希望派记者再来采访。他的妻子蒋琴要求却不高,觉得能赔偿打烂的东西就不错了。
她怯生生地问,“听老乡说,法律规定特警执行任务是可以打人的?”
20多岁的丽萍发廊女经理小曹也是江西人,她现在不知道如何跟这些小老乡们的父母交待。这次警方抓捕的目标都是江西吉安人,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有来世,再也不想做江西人。
她叹气,“干我们这行的,有两个特点,家里条件都比较差,自己文化也比较低,被人歧视和欺负也是常事。”“如果不是出了这个差错,抓贼本来是件大好事。”她更愿意低调处理此事,“警察也很辛苦,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
“以后下班了早点回去睡觉,你们就算是上了一次法制教育课吧!”她这样安慰自己的员工。

为什么呢

    满身虚汗的喝完粥躺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在重播2008年的春季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集锦,听那个姓蔡的女演员一遍一遍的说为什么呢,病就好了。

    想来也比较奇怪,在北京这么多年还真就没怎么生过病,或者即使生过病也都是自己抗过来了。基本没去过医院,也就这两年看白癜风动用过医疗本。日常有感冒发烧的时候,大多是自己就抗过来了,以至朋友一直以为我身体很好,其实冷暖自知。倒是老妈常说,这样不好,一旦大病就很严重,谁知道呢?真能躺下的时候到觉得轻松。

    电视杂志里总说,其实没什么是停不下来的,现代人总说自己停不下来是借口。没错是借口,但这个借口就是现实,会有人可以停下来,但大多数人是停不下来的,生活啊亲人啊未来啊总是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身后一直盯着你逼着你,啊,人人都是逼出来的。

    跟领导开完会,上开心就看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楞了半天。笑了笑,控制住点过去的欲望。这么多年呢,其实觉得自己一直在重复同一个错误,人生或许就这样了。错就错了,谁知道以为是对的事情其实也是错的。

    总问为什么,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会活的很轻松,会把答案都留给别人思考,重要的是始终对下一个问题抱有好奇心。

帝国发生什么都不会让人惊奇

    其实,每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是一阵阵的悲哀,这是否代表我们已经麻木已经随波逐流,总是喊着无力改变而心安理得。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新浪科技和网易科技的一天阵亡活动。起码我身边的几个非IT业朋友就没有注意到。按说不应该如此啊,新浪和网易也是华人世界风向标之一啊,即使是科技频道也是重点啊。因为报道了太子旗下某公司在非洲某个国家的行贿行为,招致警告性关闭。这招狠啊,讨论的时候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前的帝国皇室遇到相似情况,只要在短期内删除相应报道,就没什么事,但这种做法导致了帝国内肆意妄为的媒体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总是试图越线。而此次,直接从帝国运营商那里拔掉了你们的连接线,以新浪网易在帝国的影响力,想来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事件,这招狠,这不是杀鸡给猴看,这是杀虎给羊看。

    细细想来,如我们般的小网站更是无比后怕啊。要知道新浪网易是有诸多服务器和域名地址的,所以可以在一个频道被封杀后,不致使全站一起阵亡。但帝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的IT网站明显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一旦某个频道被封,就等于宣告全站的休假。连坐法自古有之,发到至今,有甚。

    经济学人还在探讨在帝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间谍。洋人就是笨,帝国皇室说你是间谍你就是间谍,说你是忠臣,哪怕你体重二百四肢着地爬行,那也是忠臣的代表。既然入了洋籍做了洋帮办,替洋人办事理所应当,先人也说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即使鱼肉乡里也无不可,毕竟洋人总是令帝国高看的。但切忌不可从皇室口中抢食,大忌啊大忌,这间谍当的不冤啊。

    帝国的小民们,不敢菲薄皇室,遂攻击无力反抗的豆瓣等小商人。商人以牟利为主,有点想法的商人更是希翼以商救国,但岂知普天之内莫非王土,太子挥一挥衣袖,你们都残废。攻击无力反抗的小商人,和吾等空口喊世道如此,随波逐流无差矣。可悲啊~

    帝国六十年夏,星象紊乱,天下异变,乱世大幕徐徐拉开。

疑惑

    昨天和朋友聊天,突然就疑惑,想起来兄弟我也是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浸淫鸟语了,为啥二十来年过去了,连26个字母都念不地道,这是为什么呢?

   疑惑还来源于,为啥子你们都要给我发英文邮件,为啥子你们都以为我一定就能听懂会写鸟语呢?这是为什么呢?

   继续疑惑,为啥子我转的纪念MJ的文章,评论都是英文,IP都来源于国外呢?你们看得懂中文吗?除了MJ的名字,你们看到懂其他写的啥吗?看不懂为啥还要评论呢?看得懂,是咋子看到这里来的呢?

    我看见无数的问号,在我的头顶自由翱翔;我看见小沈阳,捻着兰花指指着我的鼻子如复读机般的念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活着跟死了已无区别—-不朽的Michael Jackson(下)

作者:黄舒骏

1987年“Bad”专辑问世。这张势必继续狂扫歌坛的“续貂”巨作,Michael已经开始“变脸”,由于太过明显,已超出一般明星“疑似”整形的老戏码,Michael真的“改头换面”!而且,跟他的音乐一样的撼动世界!我们看到一个长得越来越像他儿时偶像Diana Ross的脸(她也是疑似“整理过”,五观立体,但至少还保留黑人肤色),虽然他用各种奇怪的说法间接否认整型,但是,当你望着他的脸,听着他的言,你会觉得这简直在污辱我们的智慧……喔不,已经是污辱我们的常识了!但此刻的他,已经是King of Pop,他坚持如是说,我们或多或少也用“国王的新衣”的敬畏与爱慕之情,予以配合!所以暂时不谈这部份,我们一样可以继续欣赏他无与伦比的表演,并用肺腑发出的赞叹,来称颂他给我们的一支又一支,改变我们视野的单曲MV。

这张专辑在美国共售出800万张,全球销量达2900万张。

我们把他几张专辑的销售数字加一加,然后,想像一下这数字吧!1979(Off The Wall),全球1100万张;1982专辑(Thriller),全球破1亿张;1987专辑(Bad),全球3800万张;1991专辑(Dangerous),全球3200万张;1995精选辑(History),全球4000万张……他的全球专辑销售高达七亿五千万张、拥有十三首冠军单曲、更罕见两次荣登摇滚名人堂。金氏世界纪录认证麦可杰克森为「娱乐界史上最成功艺人」,《颤慄》专辑更为「史上最畅销专辑」。他拥有十三座葛莱美奖,也是全美音乐奖「世纪艺人」大奖得主。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我在1998年进入丰华唱片,躬逢张惠妹出道那三年在华人唱片市场上所创下的销售纪录,在当时内部正式的报表上,“姊妹”107万张CD;“Bad Boy”117万张;她在三年之内,各类专辑总共卖出超过500万张CD。这是在台湾2300万人口的基础下的天量,也是确定再也不可能被打破的“阿妹障碍”。华人世界的后起巨星们,在盗版以及非法下载的肆虐下,再也不可能有机会超越。而Michael所立下的“麦可障碍”,则是以地球60亿人口为基础,他的影响层面,虽有过去美国文化的历史优势的推波助澜,但成为史上最多人掏腰包买他音乐的人类,也可以说,是确定的。

而数字,就代表影响力。

我特别提出这件事,是要告诉大家,即使我们无法做到他做到的,但也可以试着想像他达到的境界,影响的人类,以及这些人类反馈他的五花八门的意见,从膜拜,到嘲弄,甚至憎恨。那他的心灵状态,我们真能了解吗?我用两个角度,来表达我对他的看法。

角度一,将他的演艺成就,与“相对怪异”的个人行为,彻底分家,才能看出真相。演艺成就是公领域,是他主动的表演,他未盖棺,已论定。这就是我的篇名:活着跟死了已无区别,的真正意义。个人行为是私领域,是他被动的亮相,被放大成为在他后期,几乎盖过前期成就的稗官野史,那却是全球人类的共同创作,展现人性中的窥视与茶余饭后聊天话题的基本需求。两者皆成立,但也泾渭分明,不需混为一谈,或互相抵消。谁说什么,也都可以,终究,题材都在他身上,“月球漫步”是,“面目全非”也是。

角度二,其实,他追求完美的意志力,展现在任何事情上,“月球漫步”是,“面目全非”也是。在这点上,他的演艺成就,与“相对怪异”的个人行为,又可以彻底融合,“吾道一以贯之”了。我这阵子上影音网站,回顾他的舞姿,看他一次又一次的做月球漫步的卖力神情,赞叹与不舍同时在我心中汇流。如果不是这种极度偏执的超越极限与力求完美的个性,谁会想要把这些动作(有些看起来很痛快,有些看起来就很痛!)做到这么精准而精彩?这跟他后来进行外型的“彻底改造”,不就是同一个态度吗?整形的男男女女何其多,谁又能像他一样的,如此苛求自己,到达我们光看,眼痛心也痛的地步?只为他心中那个“超越原我”的世纪梦?

有人说, Michael Jackson的突然去世,结束了一个美国式的传奇;但我认为,更是人类传奇的重要一页。他过人的音乐天赋,创造出独特风格的黑人灵魂、嘻哈和摇滚的混合乐风。他独树一格的月球漫步,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街舞形式的原典,拓展了人类肢体动作的极限。他的中性造型,类似女声尖锐高亢的童音,天赋让他模糊了性别的差异。他的全方位「变形表演」超越了性别、种族、阶级、年龄、等主题。这些都在他生前就已完成的的展现,让他的一生,像严苛而几近自虐的行为艺术工作者,又像苦行僧,将他的身体用尽,引起众人的爱与恨。

这就是,活着跟死了,在我们心中,都早已无所区别的,Michael Jackson。

时光中的时光

    因为工作有所倚仗,所以总是在夜里在屋里在长宽都不超过三米的地方犹如困兽一般梭巡。除了白日间或的发呆打盹,愈发与睡眠渐行渐远。睡眠更多的成为一种为了治病所必需之配药。

    很多事情,不,所有事情都是没办法解释的。错就是错了,时间久了,永远只会存在错的结果,对的过程也会因为结果的错误而消散了。

    海鸥出来的白卷,或许与胶片本身并没有关系。三十六张都储存了那些?连绵不断,亦如迷惑的生活。弄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想要的并没什么不好,起码不会太现实太自我,因为邋遢所以邋遢大王有奇遇。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一个魔方大厦,那不仅仅是迷宫。

    都没有出来的时候,总是惶恐;都出来的时候,就是疑惑;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可又没办法去验证;验证了也不知道是否是正确的;其实没有正确错误,就是想找个刻度,划分一下阵营。

    从于心有愧到今天只做一件事,愧疚又能如何。时间流逝,愧疚的总以使然。无论如何,该伤害的总是伤害。那段记忆已经写就,没有重来的机会。总是留下一个刻度,从某年某地某时开始,呼吸停止时结束。

   总听见内里,大喊不是这样的,其实如何如何。解释总是苍白无力,总是给自己听的,那就留在那里独自挣扎。

   这个城市很大,像个迷宫。这个迷宫很小,下一个时刻就可以找到所在的坐标。

那几站里无数的纠结

活着跟死了已无区别—-不朽的Michael Jackson(上)

作者:黄舒骏

此刻你不缺他的生平。
  
此刻你也不缺他的丰功伟业。
  
网路上已经塞爆关于他的一切,看不到任何别的事件,如乌云遮月。
  
平时消费与嘲弄他的媒体又开始兴奋的编他的年史,对他们而言,他生死两相宜。
  
而这时他的粉丝们陷入了如失怙般的精神破碎。轻者茫然与哭泣,重者也跟着他的离去,慎重的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一个时代的终结,是的。属于Michael Jackson的风云已散,而我该去向何方?
  
有一部电影MIB(Men in Black),他们把史上所有特别杰出或特别恐怖甚至特别怪异表现的人类,斩钉截铁告诉我们,他们是外星人,并以以外星人管理法给予归类,侦测,控管,并在“时候到了”时,加以运送回原星球。Michael Jackson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也相信他是。因为我愿证实。因为,我有属于我自己,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可以穿针引线的说点跟 Michael Jackson有关的故事。
  
1991年我第一次到美国,抵达洛杉矶。带着万丈雄心与满腔热血,怀着向流行音乐的辐射核心迈进,想朝圣,也想攻顶。自从10岁听流行音乐开始,我自以为终能接近这些英雄好汉们,跟他们说声:我来了!住进酒店后没几天, 11月14日,我碰到了事后才明白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历史事件:Michael Jackson 的最新单曲Black or white单曲音乐录影带的全球首映,晚上八点一刻,MTV台。我和制作人以及两位随行录音师忙了一天,张罗了所有最爱吃的零食,摆出过年吃年夜饭的阵仗,等待倒数时刻的来临,我们都注意到了,在那倒数一个小时内,好莱坞大道的人潮开始自动疏散冷清。时间到,MV准时播出。那是一个长版,至少有十分钟,前后都有剧情,从小鬼当家的天才童星开始,到一只黑豹化身成为Michael,然后独舞两分钟,再化为黑豹离去为止。中间出现了他比上张Bad时期更加白皙而怪异的脸庞,但依然令人血脉喷张的舞步,透过数位科技,与横跨数大洲的各色人种共舞的惊人视觉震撼。当然,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史上第一次使用,用电脑软体,变形转换,将不同人的脸蛋,从路人甲到路人乙,直到路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全球的人,在这同一时刻,都在看Michael Jackson,也都化成 Michael Jackson!
  
这已是他用流行音乐统治地球超10年的一天,地球依然在他的统治的范围。那一刻,我们四人都食不知味,沉默不语。而我的心中,不由自主的,萦绕着这个古老的问题:唉!究竟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我们来到LA又真的否近了些?
  
又是个MTV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如果我之前介绍过的Madonna和Guns n Roses算是这个时代的前十名,我郑重为大家宣布第一名:这就是勇夺桂冠的 Michael Jackson。
  
“我从小听你的歌长大喔!”这是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我现在也要拿来跟 Michael说。他1958年出生的他,虽然大我不了几岁,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出道唱歌卖艺了。当他有了第一支冠军曲Ben时,我才六岁。而当时,他还是个外型非常讨喜的黑人美少年。一直到1979年的第一张销售千万专辑 Off The Wall 时,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黑人红星,而且在Rock with You 的MV里,你还看得到他那一脸传统偶像的温柔与笑容。然后,来了!就好像接到外太空星球总部的密令一样,他在1982年的Thriller专辑开始“transform” 转化!光是外型,你开始注意到他的鼻子开始挺了起来,但由于专辑的表现太杰出,人们此刻并没有对他这部份有太多讨论。而是集中注意力在他的歌曲演唱和舞步。大家惊讶到,可以说,无法言语,瞠目结舌,目瞪口呆都不足以形容当时恭逢其盛的观众心中的震撼与赞叹!你绝对必须到视频网站上找一找随便都找得到的当年MV,看一看他的月球漫步,你会一直研究那地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魔术吗?有特殊反力学装置吗?除了他是个外星人,你很难有别的解释。你会一直听到他那歌唱中不时发出的叫声,除了李小龙以外(他也是另一个外星人吧?我想),我们未曾对任何艺人的叫声会有任何反应,更何况是记在脑子里,甚至爱上哩!
  
Michael Jackson在流行音乐的意义, 在于历史上,即使巨星,也如过江之鯽,但仔细分类,你就会发现,会写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会跳,会跳的长不好。但 Michael Jackson在这四项总类上,却是难得的极致。即使他自己最不满意,也几乎用自毁的方式“变形“的那张脸,老实说,以黑人的审美观,一样是位翩翩美少年。
  
但他不满意。他想超越极限,超越种族,甚至超越性别!在25岁不到,就已登上流行音乐峰顶的他,除了基因决定的外貌之外,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于是他开始为此挑战!
  
这也是他伟大之后,苦难的开始! (待续)